春到梅花山,可是在疫情防控的當下,我們怎么安全地擁抱春日呢?今日,一個名為《梅贊金陵》創意短視頻提前上線,讓南京人足不出戶,賞梅花山美景,聽動人戲腔戲韻。
明孝陵神道,清晨的陽光從林間穿過梅花山的梅花正競相開放。伴著激昂的京胡聲,一位老人吊著嗓子踱步而來,他從沉睡中的石像穿過,不經意間,已換上京劇竇爾敦的扮相;蓼風軒前,晨跑愛好者正用腳步丈量著這座城市的春天,身穿戲服的穆桂英也正踩著同樣的節奏,南京將開始日常而繁忙的一天……創意短片以“梅贊金陵”為主題,以“花開”為約期,以傳統戲曲為載體,主角則是活躍在南京城市各平凡崗位上的戲迷票友和戲曲名家。
據悉,這條《梅贊金陵》創意短片拍攝于前段時間,原計劃于梅花開到最濃處的周末推出。疫情來臨,短片提前上線,豐富市民“慢生活”。
南京人賞梅早在六朝時期就已流行,其傳統一直延續至今,現在,梅花山賞梅習俗已列入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梅花又是南京的市花,是南京城市精神、城市文化的象征,承載了歷史文化的幽香,也承載了中國戲劇的神韻。2021年,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南京舉辦。二“梅”相遇,一個代表傳統,一個代表現代,在南京交相輝映,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。
在《梅贊金陵》短視頻中,自然、生活、文化的美好場景一一打開:在明孝陵神道,鍛煉身體的南京大爺,踱著方步,一邊斗著鳥一邊吊著嗓子,文官武將石像仍在沉睡當中,鏡頭一轉換,老人已換上京劇竇爾敦的扮相,咿咿呀呀唱起來;在蓼風軒前,晨跑愛好者正用腳步丈量著這座城市的春天,身穿戲服的穆桂英舞著花槍,跑著圓場;隨著一聲“梁兄”,戲迷耳熟能詳的唱段《十八相送》來了,在梅花谷,兩位演員正唱著:“書房門前一枝梅,樹上鳥兒對打對”;一片梅花花瓣落在硯臺上,經細細研開,成了樹枝上一朵靜待開放的梅花,“女駙馬的故事伴我成長,我的公子又在何方”,黃梅戲《女駙馬》秀出了現代與傳統兩個版本;最后則是一段昆曲唱段,柳夢梅在林間唱著:“哪一處不尋到,卻在這里……”
什么是亮相?什么是跑圓場?創意短片還通過專業術語對傳統戲曲文化進行了普及。
竇爾敦出場時,一位平常的老人突然“變身”,讓人刮目相看,這得益于其精彩的亮相。亮相即指戲曲演員在上場、下場或表演中由動的身段變為短時的靜止姿勢,以突出角色情緒,加強戲劇氣氛。跑圓場也是戲曲表演動作程式,演員在舞臺上所走的路線呈圓圈形,周而復始。水袖則是傳統戲曲服裝中的蟒、帔、開氅、褶子等袖端所綴部分,用白色絹綢制成,因其甩動時形似流水波紋,故稱“水袖”。黃梅戲《女駙馬》不僅唱段優美,同樣吸引人的還有其裝束。比如狀元的扮相,其符號性體現為身穿紅官衣,腰橫玉帶,足蹬朝靴,頭戴紗帽,上插一對金花。
短片最后,京劇、越劇、黃梅戲等一聲聲“梅贊金陵”,蕩氣回腸。金陵“梅”香,就這樣通過云端飄入城市生活。
(來源:交匯點 記者:陳潔)